炎炎夏日,絕大部分家庭都離不開空調,但眾所周知,空調是所有家用電器中的“(耗)電老虎”,這讓一些市民直呼不能承受“電費之貴”。
如何在節省電費的前提下,更好地享受空調帶來的涼爽呢?日前,記者專門采訪了空調廠家技術人士,他在糾正部分消費者誤以為有用的“省電常識”之余,還介紹了一些空調使用小竅門,通過這些小竅門或可省電20%以上。
錯誤“常識”快拋棄
1 短暫外出關掉空調較省電? NO!
大多數人在短暫外出時,為了省電都會關掉空調,回家后再重新啟動,其實不然。
冷氣開始運作時需要500~1000瓦的耗功率,而等室溫與冷氣設定溫度一致時,又需耗費100瓦左右。 所以如果只是短暫外出,建議保持冷氣運作,如果想更省電,建議外出時把設定溫度上調1度。
2 微風模式更省電? NO!
自動模式才是吹冷氣時最佳首選。這是因為空調在啟動后到室內涼爽時,此過程是最為耗電的,而待室溫與設定溫度相同后,耗電量則會慢慢降低。因此若調成微風模式的話,在距離室內涼爽之前,需要耗費大量時間、電力。
而自動模式則會依照房間狀況,選擇最為適當的風量及風向,等房間涼爽之后,會一邊控制耗電量,保持設定溫度。
3 溫度調越低越涼? NO!
除了室溫,濕度、氣流、輻射都會改變體感溫度,如果只是一味地降低室溫,并不一定能感到舒爽。
人體在吹風時,體感溫度約會下降2度左右,這也就是風扇存在的意義。所以在使用空調時,可以把冷氣風量調強,或是搭配電風扇一起,加快冷空氣的循環,從而讓肌膚感受到冷風,有效降低體感溫度。
正確省電竅門學起來
1 設定冷氣的最佳溫度
國家推薦家用空調夏季設置的溫度為26~27度,空調每調高1度,可降低7%至10%的用電負荷,所以不宜把溫度調太低。
2 空調匹數適應房間大小
在選購空調的時候,應該根據房間體積大小選擇空調,使空調的功率適合房間,空調完全滿足房間制冷時,才能提高空調效率。
3 選擇適宜的出風角度
適宜的出風角度會使空氣的溫度降得更快。空氣溫度變低后,冷氣流容易往下走,制冷時出風口向上,這樣的制冷效果好。而在冬天時,熱氣都是往上走,制熱時出風口應該向下,這樣也能達到節能的效果。
4 配合電扇、遮陽簾使用
電扇的吹動力使室內冷空氣加速循環,從而達到較佳的冷氣效果,既有舒適感,也能節電。采用窗簾等遮陽也可以節省空調制冷用電。
5 使用睡眠功能
這個功能就是設定在人們入睡的一定時間后,空調器會自動調高室內溫度,可以起到較好的節電效果。
6 勿給外機穿“雨衣”
有的人擔心空調外機因雨雪等氣候原因造成損壞和銹蝕,就在空調外機上披上遮雨的材料,其實各品牌空調室外機一般已有防水功能,給空調穿“雨衣”反而會影響散熱,增加電耗。
7 定期清掃過濾網
空調的過濾網應隔一段時間檢查并清掃,這樣可以使空調的送風通暢,降低能耗,也利于健康。
8 長時間外出提前十分鐘關空調
如果要長時間外出,最好在離家前十分鐘關掉冷氣,在這十分鐘之內室溫還能保持涼爽。
相關報道
每天開窗通風應不少于兩小時
記者了解到,一些十分怕熱的市民恨不得一天24小時開著冷氣,這樣對健康真的好嗎?中國室內環境監測工作委員會主任宋廣生告訴記者,室內空氣長期處于密閉狀態不利于健康。他建議,每天應進行幾次“室內大換氣”——通風換氣時間最好在上午9時到11時、下午1時到4時,或者晚上7時到10時。每天通風不少于兩小時,并注意將窗戶全部打開,形成室內空氣對流。
具體操作上,應先開空調后關窗,等空調里面的污染物釋放以后再關閉門窗。而如果是想停機換空氣,那么最好開窗開門前提前20分鐘關空調。他還特別指出,由于空調房間內的空氣較干燥,呆久了,人體皮膚也會因為酸堿不平衡受到影響,因此要多喝水,給皮膚提供足夠的水分,同時要多吃新鮮蔬菜水果。
也有廠家人士有條件的市民,在購買了二手房后最好更換新空調。原因如下:如果舊房主真有個小病大病,空調就是一個很便捷的傳染工具。因為空調的工作方式,是通過先把室內空氣抽走,在壓縮機進行處理后,再送回房間。